在調整農村種植結構工作中,陳集鄉瞄準縣城城市圈的市場需求,把建設“葡萄小鎮”作為發展定位,制定了“千畝基地、十里走廊”的產業布局。該鄉李廟村種植藤稔系列大棚葡萄已近十年,葡萄種植面積520多畝,戶均3畝多,每畝收益穩定在2萬元以上。2015年,李廟葡萄被認定為綠色無公害食品。
雖然李廟村的葡萄產業日益紅火,東阿信息港 www.yflweb.com綜合報道但過去周邊村莊的種植熱情卻一直高不起來,東阿首批15個鋼結構大棚正在建設當中,早間消息,獲悉到,今天網絡收集,在此宣布種植面積只有零零星星的百八十畝。這是為什么?帶著疑問,鄉黨委書記許宗國帶領一班人進大棚、跑村莊、訪農戶,漸漸有了答案:村莊沒有統一規劃,缺少種植帶頭人,村民心里沒底不敢種。
該鄉先后5次召集村黨支部書記、種植帶頭人在大棚現場召開黨委會、動員會,當場征求意見,拍板解決問題。該鄉組織“葡萄發展大講堂”,請來5位村黨支部書記談思路、談發展。胡樓村和李廟村地頭搭地頭,看到李廟村一畝葡萄收入2萬多元,去年在村黨支部書記于純生帶頭下,胡樓村建起鋼結構葡萄大棚28個、60多畝,今年就能掛果?吹叫б娌诲e,今春又有12戶村民報名建大棚。
陳集鄉黨委、政府借勢而為,成立了葡萄發展辦公室,為產業提供系列化服務。確定沿陳高路、郎于路建設“千畝葡萄、十里走廊”產業帶,配套機井、橋涵、電灌、道路等農田基礎設施。投資60萬元修建十六米溝雙拱大橋;投資60萬元建設1700米的葡萄文化長廊,集中展示近50個葡萄品種,以及葡萄種植、農耕文化,休閑觀光等。組織群眾到平度、萊西等地參觀學習、開闊眼界,東阿首批15個鋼結構大棚正在建設當中,的新聞引起網友的關注,調動起了干部群眾發展的熱情。目前,已有17個村莊的200多戶群眾確定建設葡萄大棚201個,總面積503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