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次聚會當中,同學們認為做得好,才是真的好,而且很早聽說東阿魚山的故事,希望在此解答疑惑。魚山 坐落于東阿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黃河北岸。屬泰山西來余脈。海拔82.1米,占地80余公頃。相傳,因其形似甲魚,或曰古建魚姑廟于山頂,故名魚山。
相傳,因其形似甲魚,或曰古建魚姑廟于山頂,故名魚山。因漢武帝所作《瓠子歌》中有“吾山平兮鉅野溢”之句,又名吾山。春秋時屬齊。魏晉時建有一座神女祠,供奉神女成公智瓊。西晉文士張華根據魏嘉平年間,濟北郡從事掾弦超與神女智瓊在魚山的一段戀情故事,寫下了著名的《神女賦》。唐代大詩人王維登魚山訪古,作《魚山神女歌祠》。明清之時,魚山上建有“吾山書院”。三國時建安文學的杰出代表人物曹植曾受封東阿王,卒后,葬于魚山西麓。曹植墓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。墓的四周有子建祠、曹植墓碑、七步路、羊茂臺、洗硯池、聞梵處、梵音洞、摩崖刻字、魚姑廟、觀河亭、仙人足印、穿陽洞、浴仙池、龍山文化遺址、中日兩魚山友好紀念碑和歷代碑刻等古跡。魚山腳下即是滾滾黃河,隔河面對連綿群山。
“魚山,不僅僅是我們的魚山,也不僅僅是東阿的魚山,魚山是中國的魚山,是世界的魚山……”每當給人介紹起魚山,《魚山村志》中的這句話,常被魚山村村民房永貞掛在嘴邊。
魚山腳下的魚山村分魚北、魚中、魚南三個村落,人口約2000人,近30個姓氏。58歲的房永貞所在的房氏家族是該村第一大家族,占村子總人口的近90%。幾百年間,在此繁衍生息的房氏族人見證著魚山的變遷,也傳承著祖輩們時代流傳下來的魚山故事。
在一次聚會當中,同學們認為做得好,才是真的好,而且很早聽說東阿魚山的故事,希望在此解答疑惑。魚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,它是魯西平原與泰山山脈的分界點。站在海拔80余米的魚山頂,可以清楚地看到,黃河在此打了一個彎,折向東北;不遠處,一條波光粼粼的小清河自東平湖北來,在與魚山對望的黃河南岸與渾厚濃重的黃河水連為一體。與此同時,魚山東南方向起伏連綿的泰山余脈,與西北方向千里沃野也形成鮮明比對。
這塊地處華夏文明早期發源地的難得山水圣地,注定會有很多動人的傳說。
在房永貞記憶中,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魚山腳下的黃河河水中還有大量野生魚群,有時只是用水瓢簡單一舀,就能撈數只草魚。這個曾為很多村民親眼見證的事實,也時常讓他聯想到一則祖輩流傳下來的關于“魚山”的美麗傳說。
相傳,漁姑是掌管魚族的天界神靈,她是玉皇大帝的義女,長得美麗漂亮。因迷戀世間錦繡山河下凡來到人世間,定居魚山。每年谷雨時節(也有人稱是河水進入桃花汛時),生活在海洋中的魚兒會成群結隊地溯河而上,游至魚山,朝拜漁姑。魚山,便因此得名。
本文列出了你需要了解的東阿魚山內容?偨Y了目前事情現狀。房永貞說,時至今日,在村里上年紀的人那里,依然可以聽到還有很多關于魚山的神秘傳說,諸如村里有人曾經用長于魚山的野菜、野草治好了某種頑疾,再如山上某塊石碑,是在多年前由黃河水沖擊才出現,猶若“天賜”等等,在一些老者那里,甚至能聽到關于這些故事的“有名有姓”的親歷者。如今,這些作為老一輩人對苦難時代的生活慰藉或生存記憶的故事,雖被很多年輕人視為迷信,卻依然有著極強的生命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