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會是給又準備的人的,我們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。不過,最近爆發的歷史名人張本墓地意外的事件,小編低調給大家搜集下。王宗湯遺址不但是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,也是龍山文化遺址。不但“人文初祖”倉頡葬于此地,明代南京兵部尚書,兼太子賓客張本的墓地也位于東阿縣銅城鎮王宗湯村西200米處。
熟悉的,往往讓人不懂得珍惜,失去的往往最寶貴,而如今出現歷史名人張本墓地,在大家心目中仍舊占有一席之地。張本(1366-1431),字致中,東阿縣張大人集村人。明洪武年間,自國子生授江都知縣。燕王朱棣南下靖難,張本開城迎降,升揚州知府,繼為江西布政司右參政。永樂四年(1406)召工布左侍郎。永樂七年(1409)為刑部右侍郎。任宗繼位,拜南京兵部尚書,兼理掌督察院。宣德四年(1429)兼太子賓客。張本一生為官清正,時號“窮張”。
張本死后,葬于祖塋,F墓前尚存龜馱墓碑一幢,石坊一座,石翁仲、石虎、石羊、石望柱各一對,墓道森然,排列有序。張本清正廉潔的品質令后人敬仰。張氏家族墓地的陪葬石雕也體現主人生前簡樸的品質,雕刻簡單而不奢華。張大人集村以張本得名,還有張氏家祠一座。位于村內,為清代建筑,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。
在今年,許多人感覺對歷史名人張本墓地有看法,融入其中,讓人震撼,而小編我就為大家整理了些內容。該墓中出土墓志一盒。墓志為漢白玉石質,正方形,長寬各為0.58米,厚0.08米。志蓋篆書,銘文陰刻,正書。明榮祿大夫少傅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廬陵楊士奇撰文,資善大夫禮部尚書昆陵胡瀅書丹。具有較高藝術欣賞價值。


